本报记者 韩俊杰
全国两会临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潜山市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更忙了。5月2日一大早,王绍南就去镇上参加党员座谈会,下午接待村民代表,听取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意见。“要进一步完善建议,把大家的想法带到大会上。”王绍南说。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绍南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调查研究。去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他就“加快建设农村养老设施”等提出了有分量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今年,他打算就特色产业人才培训、村民医疗互助等问题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的。”王绍南说。
黄铺村是丘陵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由于土地贫瘠、效益不高,大量田地撂荒,青年劳力外出务工。王绍南意识到,长此以往不是办法,必须找到一条出路,让村庄有生机,乡村才有希望。在他的带动下,近年来黄铺村采用“村企共建、企户共享”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打造田园综合体,让黄铺村成为农民和游客的乐园。”王绍南告诉记者,未来的黄铺村将是一个有花有果、四季皆景的地方。
发展特色产业对技术要求高,这方面人才十分匮乏。王绍南在调研中发现,黄铺村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有五六十人,可回乡的不到10人,不少学农的毕业生都没回来。乡村人才问题如何解决?王绍南跑遍全镇的农业工棚,走遍全市的培训学校,带着问题做调研。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最紧缺资源,也是黄铺村发展面临的困惑。”为此,今年王绍南撰写了“重视乡村振兴过程中村级人才问题”的建议,提出因村制宜配备发展人才、因业制宜招引技术人才、因地制宜培育乡土人才,“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制订定向培养有关政策,并将农业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
如今的黄铺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绍南,依旧每日穿梭忙碌在田间地头。
记者手记
把乡亲所盼放在心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王绍南身上,正有着对农业的懂和对农村、农民的爱。因为懂农业,他提出发展“错位产业”,既种稻米,也种花卉;因为爱农村和农民,他关心农村的一草一木和农民的所盼所想,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好,让农民生活得更好。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绍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始终将自己的实践探索与代表履职紧密结合。他把自己在带领村民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好经验,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完善为代表建议,让履职成果更大范围开花结果。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王松灵委员——发挥专长 开出良方(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下一篇:
脚下沾泥土 心里才有底(履职思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魏铼摄“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阳新县如何创新施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我们...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念两会期间,政协第六联组(科技、社科界)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陈应龙委员提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近日,农发行咸宁分行行长董锦铭带领业务人员到襄阳实地考察美丽乡村两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旨在深...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咸安建区20周年,也是咸安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记者王恬通讯员龙钰山间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乡味道、离别时父母的牵肠挂肚……每个人记忆中的乡村各...
通讯员杨惠春日前,嘉鱼农商行簰洲湾支行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公司春节生产收购原材料资金缺口。...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志茹“乡村振兴应与大自然相结合、应与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应与发展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应于脱贫攻坚相...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宁志丰委员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产业规划...
省人大代表、罗田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芳。“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县域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具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