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大山里,夜间寒意袭扰,让人紧裹衣衫。乡道旁酒吧的霓虹灯,闪跳着村落青春的符号,广场上燃起的篝火,围着欢跳的人群,合着欢腾的节拍,微风吹散了乏意,显得格外热闹。
在通城县内冲瑶族村遥望千年广场上,瑶族的阿哥阿妹们,身着民族风情盛装,用最热情的表演欢迎远来的客人。
瑶望千年,只为等你。这句深情的“表白”,正成为瑶乡人美好幸福生活的见证。
内冲瑶族村遥望千年广场(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守护文化根脉
从通城县驱车25公里,深入湘鄂两省交界的大山余脉,便到了大坪乡内冲瑶族村。
内冲瑶族村是咸宁市通城县打造的民族特色风情村,这片土地曾是瑶族先民的“聚居地”。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瑶族村寨,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城县抓住特色、大胆布局,立足特有旅游资源现状,建设具有浓厚文化和人文精髓的传统村落,成功将内冲瑶族村打造成“中华古瑶第一村”。
“问渠那得清如许”(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现如今,守护好瑶族文化根脉,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好家园,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把日子过好。办餐饮民宿、开村间超市、支起旅游小商品摊点,游客纷至沓来,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日子也更有了盼头。
2016年,内冲瑶族村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内冲瑶族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
让村里人留下来,让外面的人愿意来。通城县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深挖文化脉搏蕴含的经济价值,以古瑶文化精髓助力脱贫攻坚,打造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乡村旅游精品,让内冲瑶族村乡亲们吃上了“文化饭”“旅游饭”。
“水乡”善缘谷(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守好绿水青山
山因水而灵动,村因山而厚重。
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这不是皖南村落的景致,而是通城县左港村善缘谷美丽乡村画卷。
善缘谷,温柔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因当地民风淳朴,世代重教从善,人杰地灵而得名。2018年,通城县推进政企合作,善源谷美丽乡村项目破茧而生,五里镇左港村步入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
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左港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五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邱平戈告诉央广网记者,经过精心规划打造,如今的左港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水让善缘谷变得灵动。央广网记者在村里看到,河道穿村落而过,吸引鸭群结伴嬉戏。山让善缘谷愈发沉淀。在水的点缀之间,善缘谷村落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背靠葱绿大山,平枕诗画田野,晨光洒在山尖,在陶渊明眼中,也很难寻得如此雅居之地。
善缘谷保留“山地水乡”特色原生态景观带,将自然山水景观与优良人文传统融为一体,以“水”为形象载体,以“善”为文化内核,寄传统文化于山水之间,打造“一山一水一境界”的美丽乡村旅游画卷。
农业大户胡江波采摘火龙果(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守住金山银山
左港村农业大户胡江波,今年40岁了。早些年在通城县做建材生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2017年,他回乡办起了四季果园,在大棚里种起了火龙果,“收益比以前在县城卖建材好很多”。
要想富,先修路。在胡江波看来,这句老话没有过时。“原来都是泥巴路,游客来采摘游玩沾一脚泥”,胡江波向央广网记者坦言,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新修建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更吸引来了游客。
近两年,左港村以“善”文化为主题,延展水文化,打造上善若水的鄂南风貌特色景观,建设集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养生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在胡江波的四季果园里,当地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能拿到一万多元的收入。
除了在果园就业带来收入,当地贫困户还能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分红增收,一年能拿到5000块钱,切切实实地带动了乡亲们脱贫致富,带来了金山银山。
付平夫妇在路边开的农家乐(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付平夫妇在景区路边开了一家乡村农家乐,小两层的农家屋宽敞明亮,竹片为墙倒是同“竹林山庄”名字相符,诚不欺客。
2017年,左港村贫困户付平分得75平的安置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房子有了,门前的路通了,景区也开起来了。今年4月份,61岁的付平从城里务工回家办起了农家乐。
“最忙的时候要办七桌,都是地道农家菜,游客吃了都很高兴。”子女都在外地,付平夫妇两人操持着农家山庄的大小事,来来往往的游客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原先两人一个月只能挣两三千元,现在能有七八千了”,付平喜笑颜开地说。
左港村善缘谷(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以左港村善缘谷乡村振兴建设为缩影,通城县在守好美丽乡村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守住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在未来,左港村将从美丽乡村示范点转型发展为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孝善文化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民宿,打造传承文化研学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致富,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乡道旁,山坳里,大雪将至。胡江波的四季果园,不久也将迎来丰收。沉甸甸的火龙果挂在藤蔓上,结出了红红火火的好子日。
文章来源于央广网
记者熊峰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古老羊楼洞青春再现 千年赤壁青砖茶扶贫路上谱新篇
11月30日,采访团从通城县城出发,车行25公里,到达东冲水库,湖面平静如砥,旅游公路依山盘旋,几经曲折穿过“中华古瑶第一...
一场大雨过后,通城县药姑山下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飞檐翘角、狗头牛角、小桥流水愈发灵动起来。如今走进内冲村,以民俗酒店、...
舒中甫(通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通城县天星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瑶族《千家洞源流记》中的“千家洞”记载,就象陶渊明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内冲瑶族村曾是瑶族先民的"聚居地", 2012年被通城...
图说:清晨,内冲村小孩排着队等校车接他们去上学 导读:以往,只有在电影看到的,在欧美、日韩等国的乡村里才有的一幕,如今...
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科学谋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促进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一批...
瑶族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在瑶族村设立助农服务点,既是县农商行支持“三农”经济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县农商行践行“普惠金...
通讯员黄齐智在天刚蒙蒙亮的通城县城大街小巷,总能见一个穿着税服,拿着扫帚火钳的老头,专挑被人遗忘的小巷,专打扫卫生最...
通城县自古以来就是汉瑶杂居之地, 2001年经专家考证,认定为“瑶族早期千家峒”,是瑶族祖居地。莫瑶广场、垒石梯田、茶马古...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报道:5日,由咸宁市作家协会主办,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