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教坛春秋 >> 正文

熊意望:用爱播撒希望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1-13 10:22

熊意望25年坚守在特殊教育教学一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作风朴实;对特殊教育和特殊学生真情投入,用爱心、耐心、恒心打开学生的心扉。

她曾多次荣获省、市表彰的“师德先进个人”“特教学会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员”。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自1997年入职赤壁市特殊学校,熊意望老师一直工作在特殊教育一线。熊意望老师说,记得刚开始从事特教工作时,一些不理解的人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人带着奇怪的口吻问熊意望老师,“你会手语吗?”、“给我打几个手语看看”……

亲朋好友也提议要她调入普通小学从教,这让熊意望老师也有过一瞬间的疑虑和不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以后,亲身实践,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她也深深爱上了特殊教育事业。

刚上班那几年,为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更好地工作,她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吃住在学校。课堂上熊意望老师是孩子们敬爱的老师,课后与学生们一起活动、游戏、聊天,帮助聋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晚上去教室同孩子们一起上晚自习,辅导孩子们学习,找调皮的学生谈心,做学生心灵上的知己。

熊意望老师说:“看到这些聋哑学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和我在一起像朋友一样亲密,我觉得很快乐。”

由于语言障碍,聋哑学生无法与自己的父母甚至外人沟通,他们的想法、需求也很难实现,这也导致孩子们自卑、性格暴躁古怪等。

在校住读的聋生明明(化名)是多年的留守残疾儿童,不爱学习,不讲卫生,性格内向,孤僻,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交给年迈的乡下奶奶照顾。

奶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有3个孙子,根本就顾不上明明。明明上学后就一直住校,节假日奶奶才会来学校把明明接回家。熊意望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把明明引上正道,把他当成自己的小弟弟一样,和明明一同在学校食堂吃;亲自带着明明洗澡、洗头、洗衣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明明没有学习用品,熊意望老师就自己捞钱帮他买;冬天看到冻得直哆嗦的明明,便从家里拿来她弟弟的衣服给明明穿上,甚至有时会为明明添置一些衣物。

在熊意望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下,慢慢消除了明明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明明和熊意望老师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堂上会主动回答问题,而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活习惯有了大大的改进,再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

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爱

在熊意望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独一无二的种子。

她常对她的同事说:她相信这些孩子只要经过漫长的悉心呵护,最终都会发芽、开花、结果。“老师,我们家孩子到现在都不认识字。”“老师,我家儿子怎么还不会写字?”熊意望总是能听到家长这样疑问。

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这样一群折翼天使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为一条了不起的龙或是一只出色的凤,但是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如正常孩子一样背上书包,在同样一片蓝天下,踏上明媚的阳光进入学校上学,融入社会,过正常孩子上学放学的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这同样也是熊意望老师的希望,更是熊意望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2017年秋,熊意望老师与全校老师通过走访调查,对全市共十五名因残疾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送教上门”工作。熊意望老师和刘老师负责两位孤独症孩子——华子(化名)和怡子(化名)两名学生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华子和怡子是兄妹俩,是两名让人头痛的“大刺头”。由于他俩集多重残疾于一身——孤独症、多动症、狂躁症、智力障碍、言语障碍、攻击性行为……这俩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轻度智力障碍人士,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

初次去给兄妹送教时,两个孩子脸上都是鼻青脸肿的,询问家长才知道两个孩子平常在家做得最多的活动就是在一起撕打,似乎这才是他们兄妹俩最为开心也是唯一的娱乐活动。尤其是孩子们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就会放声大哭,也会莫名其妙地突然破涕大笑,情绪反复无常。可以说刚开始送教上门的工作简直是束手无策。

但是熊意望老师没有放弃,没有妥协,而是和一同送教的刘老师静下心来想办法:如何让龚庆华和龚佳怡兄妹俩在这一个月一次的送教服务中有所进步,达到送教的目的。

熊意望和刘老师从三个方面发力:找到2名送教孩子的妈妈和奶奶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对俩孩子的情况表示理解与同情,但更多地是希望她能与老师配合共同做好兄妹俩的家庭教育工作,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与家长达成共识,要多关心兄妹二人,出现犯错的行为,不要过多进行训斥与暴打,形成多鼓励、少批评、少打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要尽快挖掘到兄妹俩的闪光点与喜好,从兄妹俩的闪光点、喜好作为送教的切入点,以达到培养他们俩的注意力与关注度为目标——静坐下来。把送教的目标具体化,精细化,一步一个脚印,逐一达到终极目标。

经过近三年的悉心呵护与教育,兄妹俩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慢慢静坐下来,教学上也比较配合,变得比较顺利起来,现如今,兄妹俩中妹妹已经顺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近几年,学校聋生越来越少,智力障碍学生屡增不减,智力障碍孩子有的时而哭闹、有的时而大笑,情绪极不稳定;有的身体残疾像个不倒翁,道理讲不通也不理解,学知识又很困难,特校的老师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回报却极少。熊意望老师说:我们不需要智障学生掌握很深奥的文化知识,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知识、生活技能、回归社会就知足了。

智障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短暂,记得慢,忘得更快。在教学上熊意望老师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模拟法引导学生超市购物、菜场买菜,乘坐公交车、银行存取款等,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在生活情境中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课生动活泼受学生喜爱,她也乐意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经她指导后,学校多名青年教师的示范课获咸宁市质课竞赛一等奖,她的多篇论文、课件、教学案例在湖北省获奖。

特殊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智障学生的运动发育与同龄孩子相比,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而精细动作更是笨拙,由此大部分智障孩子不会写字。

熊意望老师班上一名插班生叫阿涛(化名),由于先天脑发育不全,平衡协调性差,精细动作笨拙。阿涛在普通小学六年,连简单的数字也不会写。熊意望老师担心这不利于以后阿涛步入社会,她下定决心要让阿涛学会写字。结合针对阿涛个人的实际情况,学写字之前,熊意望老师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手指运动:捏小豆子、捡细丝线、摘黑芝麻等,比阿涛的父母还要尽心、贴心。

阿涛的手比熊意望老师的手大,扶着写字比较艰难,由于协调性差,在扶的过程中师生的劲很难往一处使,熊意望老师吃力地手把手扶了一个月后,阿涛勉强能握好笔书写横、竖等简单的笔画了。这样该可以放手了吧?不,熊意望老师又开始在纸上、黑板上你一笔我一笔一个字又一个字地书写……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阿涛终于会写字了,熊意望老师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逢人就讲,在学校教师群也晒出张志涛作业本上的字,表达自己看到学生进步时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熊意望老师总是一脸的微笑,像母亲一样和孩子们一起嬉闹。她常说,这是教学的需要。智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中重度智障孩子上下课、课间不会脱裤子大小便,熊意望老师就在厕所里教他们脱裤子大小便,有时还会帮忙擦屁股;孩子大小便拉到身上了,就给孩子们擦洗干净;课间摔跤摔伤,为他们擦洗擦药;有耐心更有爱心。不光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多的是朋友、是保姆。熊意望老师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特别的理解、宽容与关爱,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不断地用爱跨越沟通的障碍,走进一个个孩子们的内心。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青 通讯员 刘騉


编辑:何珊

上一篇: 通山一中教师朱忠恩:30年,一路播撒一路歌
下一篇: 霞光普照育幼苗 ——记2022年度咸宁名师杨霞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