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公园城市”近来在城市规划界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热点话题—— 公园城市的发展方向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05-22 10:55

○ 李铁

最近关于公园城市的话题在城市规划圈  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热点问题。就  我个人理解,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主要是针  对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  规划中,更多地关注房地产的开发,而忽视了  城市的绿化建设。

是增加城市的公园数量,还是城市变成  一个大公园

谈到公园城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底是  增加城市的公园数量,还是使得城市自身就变  成一个大公园?很多规划师想象中的城市蓝  图就是实现田园化的城市。但是在现实中,由  于城市空间的开发过程大多已经结束,要通过  拆迁来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园因成本太高几乎  不可能。许多城市只能在尚未开发的城市边  缘地带重新规划出一个巨大的生态空间,来满  足城市建设公园的设想。我们在许多大城市  和中等城市都能看到,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建设  的十几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距离市中心较  远,城里人过去并不太方便。也有一些极端的  案例,一些地方居然将城市公园和水系建设在  离城市主城区十几公里远的地方,交通也不  是特别方便。这样的公园虽花了几千万元甚  至上亿元的投入,却很难让更多的居民受益。

建设公园城市,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

建设公园城市,重中之重就是要以人为  本,这是公园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要  根据各类城市居民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绿色空  间的要求,通过更为简洁方便的模式,让城市  居民就地就近地享受公园空间带来的城市乐  趣。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大大小小  的公园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闲置的  微小空间都可以改造成不同规模的公园,以方  便城市居民利用。人们步行出门走不太远,花  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享受到公园的乐趣。按  照这种公园的规划思路,在现有城市中以最适  用的方式来改造,就可以增加无数个“口袋”式  的城市公园。而不必把大量的生态绿色资  金投放在景观工程中,虽中看却并不实用。

公园的公共性要得到充分体现

公园城市,要使公园的公共性得到充分  体现。我们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着大  量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合在一起的绿色空  间。这些绿色空间被大院所封闭,受益者只  是购买了小区住房的社区居民。这种房地产  大院的内部公园的管理模式,已经丧失了城  市公园的公共属性。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  城市,并不缺乏绿色空间和绿地公园,但是被  一个个大院圈着,与社会隔离,从而造成了更  多的居民所期盼的公园环境的缺失。如果要  回归绿色空间的公共属性,让所有城市居民  都能享受绿地公园,或许在未来的城市开发  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开发商提出明确的要求,  把绿地空间还给城市的所有居民。

公园城市的设想也要照顾在城镇就业的  农业转移人口。他们生活和居住的“城中  村”,应该是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  空间。投入可以不要太高,公园的规划和设  计也不需要高大上,只是满足城镇化过渡期  间这些农民工最基本的需求和渴望,也是公  共服务最重要的内容,这也应该被列入公园  城市最主要的议题之中。

公园的建设要因地制宜,要厉行节约

提倡公园城市,并不是要在城市建设中  大搞公园工程。不惜成本地建设城市公园,  代价还是需要城市居民来偿还。毕竟建设的  资金来源依靠城市的税收。而城市的收入又  必然依赖于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则需要  降低各类成本才能增加城市活力和产业竞争  力。近些年许多城市过度放大城市的视觉效  应,在城市中心不惜血本引进昂贵的树种,建  设过于豪华的街道公园,大搞面积过大的绿  色生态空间,等等。而这些成本的资金来源  又必须依赖于土地的出让,依赖于房地产的  过度开发,进而造成了地方债务的增加。这  些教训都值得我们汲取。所以公园的建设要  因地制宜,要厉行节约,要提高投入效率,要  使更多居民受益,要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导  向,才能真正地体现公园城市的精神实质。

要注重公园的可利用性  

公园城市是市民可以休憩的空间,在强  化绿色生态视觉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公园  的可利用性。市民到这里游玩,还会产生更  多的需求,例如休闲、运动、餐饮和各种方便  的服务等。要满足不同阶层的市民需求,要  增加公园的各种服务功能,也要增加公园可  以容纳的就业空间,让进入公园的市民可以  得到更为丰富的服务。近些年,许多城市的  建设,更多关注的是视觉效果,忽视了使用的  功能,忽视了方便的服务,更忽视了每一个空  间内都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来增加城市的  就业机会。如果我们在建设公园的过程中,  充分地考虑到城市发展中居民需求多元化的  变化趋势,可能我们的规划和设计思路就会  更接地气,更以人为本,更能让城市回归自然  的本质。 (本报综合)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借智借力精准监督 —— 咸宁市人大财经监督的作法与思考
下一篇: 咸宁旅游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