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姑山,坐落在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原名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主峰海拔1261.6米。山势峰峦叠嶂、峒深涧幽,有“三关九锁之险,七十二峰之秀”的美誉,风景十分秀丽旖旎。
传“药圣”李时珍曾到此采药,称其为“江南天然药库“及李氏三姊妹在此采药成仙,才改名为药姑山。以前,药姑山之所以叫龙窖山,是因为传说山上有龙,瑶民很崇敬龙,而瑶民又家家有窖,所以才叫龙窖山。千百年以来,居住在药姑山上瑶民遗留下来珍贵的瑶文化。
瑶人的称谓很多,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后,统称为瑶族。约八千年前,瑶民的先人在江汉平原一带,创造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随后部分瑶民向北扩张,逐鹿中原,后因战争原因转而向南迁徙。
瑶族是个不断被迫迁徙的民族,据史料记载,秦朝后期,瑶族先举南迁,从隽(通城县)入药姑山落根。据清史《通城县志》记载,一直至元代前,通城为汉、瑶杂居地。
后来朝代更迭,时光流转,药姑山中的千家峒,从此少了瑶民的生活足迹。但他们留下来的深厚文化,在历史的风雨飘摇中依然存在。那里的山水风物、历史遗址、居民建筑、及典型的瑶家石头文化、如:石寨、石屋、石洞、石庙、石井、石墓、石坝、石梯田、石山地等,还有制度化的宗教仪式,瑶族风情,歌舞说唱,礼仪禁忌等,形成独具特色的瑶族文化。
通城县文化博物馆曾在药姑山下的北港镇南港村,收集到一批窖藏出土的银佩饰,有脚箍、银牙件、首银佩饰等100多种富有瑶族特色的佩饰文物。
后经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深入调查,科学论证,认定药姑山无论是从有关史籍记载内容,还是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名与遗俗,以及大量的瑶族先民的遗址等方面来看,都与瑶族文献《千家峒歌》和民间传说千家峒相吻合,确认药姑山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
从此,药姑山是瑶民最早的发源地,在瑶民的历史上又掀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至此,通城药姑山瑶族先民的遗址,才逐渐掀开他那神秘而古老的面纱。瑶民自明初南迁后的几百年,其深厚的瑶族文化,至今还由当地的汉民族后裔以原生态的风貌传承着。通城的药姑山,成了远古瑶民的文明之地。
编辑:但堂丹
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城县抓住特色、大胆布局,立足特有旅游资源现状,建设具有浓厚文化和人文...
11月30日,采访团从通城县城出发,车行25公里,到达东冲水库,湖面平静如砥,旅游公路依山盘旋,几经曲折穿过“中华古瑶第一...
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九井峰茶园结对了基地所在村组贫困户60余户,通过扶贫贷款参股分红、临时用工和茶叶采摘支付工资等方...
一场大雨过后,通城县药姑山下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飞檐翘角、狗头牛角、小桥流水愈发灵动起来。如今走进内冲村,以民俗酒店、...
舒中甫(通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通城县天星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瑶族《千家洞源流记》中的“千家洞”记载,就象陶渊明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内冲瑶族村曾是瑶族先民的"聚居地", 2012年被通城...
图说:清晨,内冲村小孩排着队等校车接他们去上学 导读:以往,只有在电影看到的,在欧美、日韩等国的乡村里才有的一幕,如今...
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科学谋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促进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一批...
瑶族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在瑶族村设立助农服务点,既是县农商行支持“三农”经济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县农商行践行“普惠金...
通讯员黄齐智在天刚蒙蒙亮的通城县城大街小巷,总能见一个穿着税服,拿着扫帚火钳的老头,专挑被人遗忘的小巷,专打扫卫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