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口港出发
水上飞渡
三轮车进山
翻山越岭进村
进村之路
上午8点从通山县城出发,沿富水水库向东,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了个把小时,我们到达慈口乡。
慈口是个典型的库区、老区、苏区,距县城四五十里。柑桔种植是这里最知名的产业,触目所及,黄橙橙的桔子挂满山野,望不到边。
简陋的小船划过一库碧水,20分钟后,送我们抵达白岩山脚下的山口村。
坐上“小三马”,颠簸在一条山间土路上。山里的司机热情纯朴,听说我们要上白岩村采访,硬是不收车费,车也开得很慢,车后尘土飞扬。
10多分钟后路至尽头,只能步行。陪同的乡干部好意提醒:手脚麻利些,不然今天下不了山!于是,整整两个小时,我们跋涉在一条沿悬崖峭壁上修建的“挂壁路”上,累了也不敢多作停留。
山路狭窄,碎石铺设,一侧是山,一侧是陡壁,一个大面积垮塌处有碎石乱飞。这条路是村里花了7年功夫开凿出来的,去年才完工,前后用去100多万元,这里人称之为“公路”,但据我们看,这是咸宁的“天路”,没有车子敢上来。
好在天气晴朗,脚下不见泥泞。中午12点半,终于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白岩村。
山村收获金秋
偏远闭塞的村庄
生活简单平静
一口口“锅”,散去村民生活的枯燥
夕阳下,播种归来
偶尔也挑担山货出山卖
翻晒的油茶,是生活的必备品之一
一个人孤独的守望
小弯连大弯,小山连大山,海拔700米;4个村民小组半数人为富水水库移民,政府登记人口1298人,实际居住50多人,去年人均收入1400元。这里是通山县慈口乡白岩村,咸宁第一高山村。
2006年10月,记者首次走进白岩村,探访移民们的生活。5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有改变吗?今年10月18日,记者再次走近它。
15平方公里居住50多人
白岩村一组,村委会所在地。
走进村湾,第一感觉是“原始”。随眼所见,到处是木制或石制的生产生活工具,家家门前一口积水的大石槽。
15平方公里的高山坡地与森林里,天天房顶“冒烟”的只有50多人,七成家庭人去房空。村主任朱家丁说,村民年龄都在40岁以上,70岁以上的老人11个。“年青人要么进了城,要么出去打工了”。
在午后的阳光里,我们走访四五户人家,老人们个个面容安详。
73岁的朱必仁在家门前晒黄豆。女儿嫁到山外,儿子打工,老伴三年前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旧房子,和一只老花猫做伴。他种田种地种菜,完全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感谢政府,我的日子过得很好。”老人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他每年能领到600元的水库移民费,每月还有55元的养老金。
朱家丁说,白岩是通山的长寿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宁愿种田种地,也不愿随儿女到山外住。村里每年的库区后扶款、退耕还林补贴、移民费、养老金等,加起来有二三十万元,“大家都夸党的政策好!”
读书求医成奢望
然而,生活却有很多难处。
除了村委会的几根柱子,全村见不到一点钢筋水泥的痕迹。整座村子都是残缺的土巴楼,有的用根大树撑着墙壁,有的只剩下断壁残垣。年青人都把房子做到乡里、县城,乃至温泉,没有一个有回村的打算。所以朱家丁说,“现在家家是危房”。
村里没有卫生室,村民下山的一件要事,就是到乡里买药。很多年迈的老人独守空院,生病只能熬着。
这里也没有小学。孩子们上学得去乡里,或者邻近的山口村、下泉村,平时住读,周末才能回家,整个村子只有那两天才能听到孩子的嬉闹声。
村里没有有线电视,没有有线通讯信号,手机得到山口去接。几台电视接收锅罩着的电视机,是惟一的娱乐工具。
“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水库看了一场戏,趁着眼睛看得见,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看场戏就好啰!”73岁的朱必仁说,他和其他老人一样,很爱去村里有DVD的那户人家看录像。
寄予无限希望的“天路”
与5年前相比,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那年到白岩,地里只看到红薯,我们的午饭也是一大锅红薯。这次上山,见家家屋檐下挂满玉米,堂前晒着黄豆和板栗,堂屋堆着冬瓜和南瓜,饭桌上我们还尝到了干笋、鸡蛋及野菌。
“现在村民解决温饱没问题,但离小康还差得远。”乡里的驻村干部袁达江说。
其实山上物产很丰富。野菌在县城能卖到30元一斤,这些年封山育林,漫山遍野都是竹,还有弥猴桃、柿子、玉米、芋头……高山气候也是优势,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得天独厚。
但没有路,很多人一年下不了一趟山。
“好东西都埋在山里了,运不出去。”袁达江说,“仅水竹笋一项,每年能卖几十万元呢。”
去年,村里东拼西凑,负债20多万,终于把一组到山下的路拉起土坯子,也终于有人上山“做客”了。县里的干部、浙江的老板来过10多次,有考察旅游的,有考察种植业的,可一见这路,都无奈地摇着头。
路通方能百通。
朱家丁说:“路是我们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大的希望。”
他算了笔账,修建11公里的通村公路得七八百万元。可凭村里的实力,只能望山兴叹!
记者手记:
不能遗忘的角落
从城市的繁华到山村的贫穷总有两条路,一条用公里来计算,它让我们举步惟艰,走得汗流浃背;一条用情感来衡量,它让我们步履沉重,感慨无限。
我们报道白岩村,不仅仅为它的地理特殊,宁静朴实,而是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我们不能因为它宁静得几乎与世隔绝,朴实得几乎自给自足,因而忽视不见。
那群因修水库移民上山的群众,那群为国家作过贡献的村民,那群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过的百姓,生活应过得更好一些。
尽管有政策的阳光洒到过那片土地,尽管他们生活得知足,但相比许多人,他们需要更多关爱的目光,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哪怕先满足老人们看一台戏、看一场电影的愿望,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栏目主持 张大乐
记 者 张大乐 饶 敏
特约记者 张坤锋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生活写真]被遗忘的老行当
下一篇:
组图:端午不仅仅传承“棕香”
每天,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身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装运电器;在高楼林立的小区楼梯间,背着大箱子艰难上楼。他们,就是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