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献给世界读书日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5-04-24 16:25

○刘汉俊

近读塞万提斯,感念一个日子。

这位西班牙作家嗜书如命,他笔下的堂·吉诃德也沉迷于读骑士小说,甚至走火入魔,干出荒诞离奇的事儿来。塞万提斯并不为他那个时代所认知,像堂·吉诃德一样孑然寂然怆然地生活在那个海洋国度。他在1616年的春天悄然倒下,身边没有一个人。恰在同年同月的同一天,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也溘然离世。

关于读书,这两位文学巨擘说了几乎同样的一句话。塞万提斯说,“读书,让灵魂得到营养”;莎士比亚则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书籍是他们共同的营养品,他们也把丰富的营养留给了全人类。

除了贡献经典作品、经典名句,他们还贡献了一个经典的日子。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们去世的那一天——4月23日,作为了世界读书日。中国,把它作为全民的阅读日。

这个日子,让我想到一些关于读书的话题。

读书宜静,最好是在冬夜,拉上窗帘。

窗帘是深色的。沏了茶,茶是赤壁羊楼洞的青砖茶,经得起煮,值得回味,有岁月的味道。有炉火飘忽更好。把喧嚣挡在心外,携一本书,独步在空明澄碧纤尘不染万籁俱寂的旷野,那旷野的深处。

书是意中书,意境千层;景是心中景,风情万种。与书对视,是一种享受,每一个字都是注视你的眼;与书对语,心境无疆,每一行字都是一道风景;坐拥书城,胜拥黄金满屋颜如玉。

读书须有状态,书迷、书痴是读书人的至高境界。有的人闭目沉吟泪双流,有的人怡情自得游逍遥,有的人扼腕顿足拍案起,有的人双眸炯炯目如电。读史记、尚书、春秋、论语、通鉴、策论,当正襟危坐端视;读诗词歌赋声律贤文,自可摇头晃脑翘尾巴。

读唐诗不可无酒,品宋词不能少茶。“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元好问说。豪饮才能吟诗,品茗方可赋词,写诗需酒,读书要茶。陆放翁说,“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茶,”在读书的节目里,设一个品茶的项目,多一道焚香的工序,足见古人读书时追求的心身高境。杜甫说,“床头书连屋,阶前树拂云。”一窗明月半床书,枕书而眠,怀笔入梦,梦里自有书香,醒来就有妙笔。可以想像,这是一幅多么纯粹的人生场景。

书在手里,人在画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画舫听雨眠,茅庐闻书声,怀离骚在泽畔行吟,在楚天把吴钩看了,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我在听自己的呢喃。书房里自然少不了香炉古琴、字画诗笺、笔墨纸砚,在香茗四溢、清辉满屋中捻须静悟,那才叫读书。古人的读书环境对今人来说,简直是太奢侈了。

可以不逛商店,但不能不去书店。

读书要读好书,好书得自己买。没钱的时候,勒紧裤腰带去买书读。等有了钱,却先塞了牙缝,喂肥了腰,不读书了。老舍说,牙好的时候,吃不上花生豆;现在有了花生豆,牙没了。他说的是读书人。

文章须千锤百炼,选书也要精挑细选。倘若在满山满海的文化垃圾中,千淘万漉得到一好书,真有欣喜若狂之感。一本书,一个书名,书中的某句话,或者作者名、某幅插图,像夜空闪电刻在脑幕,多少年都挥之不去。读一部经典,胜读百部庸作。

买书不等于读书,也不一定都得读完。随便翻翻,让心灵的翅膀在某个春天的枝头作短暂的小憩,未尝不可。束之高阁,但时时记起,就像一幅画,悬在高墙上,是一道风景。画多了,便又是一幅风景。偶尔想起,抽出来,打开来,一羽羽栖鸟展着翅,扑扑地扇着你的心门。笔耕之时,难免才思枯竭,随手翻拨,灵感刹那间闪现在指尖。

美文要反复读,好书要经常看。圈点过后掩卷而思,精华凝练,脉络分明。再长的书,都可以读短;再短的书,都可以读长。把书越读越薄,千言万语精炼成三言两语,巨著椽笔浓缩成标题的那几个字,这是一种境界;把书越读越厚,举一反三,叠床架屋,融进酸甜苦辣胡椒味精,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也是一种境界。从一本书读出另外一本书,甚至读出一个人来,这是更高的境界。这正是写书人的追求。

写书人也是读书人,一本书杀青,作品算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等待读者完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没有读者的用心,就发现不了作者的寸心。再著名的大家,也不过画了一个平台,再给一副望远镜或者显微镜什么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全凭读者作为。一本让地球人读不懂的天书,不是好书。一本人人都读得懂的书,也不是好书,似懂非懂才叫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与写的关系;“读万卷行万里,酌一杯题一诗”,说的是知与行的关系。“不读天下书,未遍天下路,不可妄下雌黄,”则把读、行、言的关系扯清楚了。学须致用,做到体用通达。读书不用,是白读。不读而行,是盲动。照本宣科无新意,墨守成规无创意,是读死书、死读书;深陷书斋,不闻风声雨声,不理家事国事,或者离世千仞坐而论道,不经时济世,那叫读书无用。《论语》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论述了学习与进步的关系,其实,后半句所指远比前半句高明许多,尤其在当今社会。不读不行,不行不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拜社会为师,拜人民为师,是读书的真经、人生的真谛。

读书是人类活动,更是文明活动。读书的习惯与风气,读书的水准和精神,折射出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状态和前景。国民的素质,决定国家的素质。

珍视自己的经典,是文化自信;尊重他人的经典,是文化胸怀。以书为兵,扩张自己的文化,无异于文化强盗;以文为壑,画地为牢,构筑文明的堡垒,只能导致隔阂与冲突。一味崇洋媚外,奉一切舶来品为圣经,与出卖灵魂没有什么两样。开放包容,交流互鉴,读世界的经典,享文明的硕果,在坚持自己中尊重别人,在维护多样性中保持独立性,这是明智的阅读范儿、文化观。

“男儿当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戎马倥偬,鼓角铮鸣,翻身上马杀敌,滚下马鞍读书,许多读书人打天下、读天下,修成一代文武儒将、人中豪杰。毛泽东终生手不释卷,一手握雄兵貔貅百万,一手著雄文经典无数,仅在延安窑洞的一方小桌上,便挥就激扬文字几百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那一代人的志向。从延安窑洞的灯光、中南海的灯光,到梁家河窑洞油灯的微光,读书成就了一个政党,成就了一个大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正成为社会风尚。学习强国,成为一个时代的理念,一个民族方阵前进的方向。

书籍,是构筑文明摇篮的基石。全民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通达的胸怀,是一个自信的国度正确认知世界的打开方式。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打败一个坚持读书的民族。 (节选)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新书荐读
下一篇: 春忙谷雨时

相关新闻

  • “不可说”的境界,却说透了人生

    境界的“可说”与“不可说”张世英依据人的精神自由程度,将人之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欲求境界”“求实境界...

  • 积极进取忌自满 —— 读《论语》有感

    《论语·子罕》载: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为此,孔子希望子路不要止步于“升堂”,更要“入室...

  • 一场与庄子的对话

    在我看来,除老子之外,恐怕最接近这种境界的就是庄子了。

  • 春天

    郑安国窗外传来脆脆的鸟声,我知道春天早已于窗外许多树木上显现,它的形状就是那很细小的叶芽了。

  • 新书荐读

    《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思想》何毅亭著内容简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新思想》,从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 自私·私自

    最近,听了一堂廉政党课。但是,授课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收获了认同的共鸣,彰显了亲民的魅力。以其本人对动物性、人性、党...

  • 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雷靖望

    9月29日,赤壁市教研室主任雷靖望说,他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家长信任,学生喜欢,学校信赖的老师。雷靖望说这番话有着深刻感悟,...

  • 【柯于明美文】云卷云舒

    如果真是这样,也就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越来越近了。

  • 秋日读书正当时

    记者陈希子采访时间:9月25日采访地点:咸安区青龙路本期阅读人:杨盼凉爽的风,送走了咸宁街头的暑热,一个转身,夏天已然成...

  • 雨天书茶

    曹轩(黄石)细雨绵绵,空气润泽而温馨,清茶一盏,诗书一本,便是最好的读书境界。很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去读书,读一本白音格...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