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28日电 “来,双手捏住年画,我们‘接福’……”在广东省非遗馆举办的非遗项目年货大集上,佛山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正手把手带着游客体验木版年画制作。
在广东省非遗馆举办的非遗项目年货大集上,刘钟萍在展示佛山木版年画。新华社记者 邓瑞璇 摄
对于刘钟萍来说,今年这个春节格外忙碌。每天奔波于全国各地推广年画,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雕刻蛇年主题的“福”字木版。这幅木版年画的主题叫“蛇来运转”,有蛇年的元素,也有岭南特色的醒狮元素,寓意年年有余、健康平安。
佛山木版年画兴盛于清代乾嘉年间,作品行销岭南及南洋各地,距今已有约7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年画主要分为门神画、神像画、岁时风俗画三类,用于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承载着人们驱邪纳福的愿望。佛山年画色彩艳丽,常用丹红为底色,以金线勾描,更显富丽堂皇。醒狮、荔枝等本地元素的加入,也为年画增加了更多岭南文化气息。
随着时代变迁,佛山木版年画曾一度发展凋敝,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1月18日,刘钟萍带领外国小朋友体验佛山木版年画。新华社发
“我就想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想多坚持一下。”2014年,刘钟萍辞去导游工作,跟随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学习年画制作。在她的记忆里,如何让“非遗项目走进日常,见人见物见生活”,让佛山木版年画被大家用起来,是他们师徒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刘钟萍尝试制作了“早睡早起”“脱单神器”“逢考必过”等多个年画作品,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年轻人的方法演绎了出来,受到市场青睐。“一旦把作品契合到现代人的需求,又找到能够打动大家的点,这门手艺就会被重新唤醒,被大家用起来。一旦被大家用起来,它就会恢复生命力。”
除了将年轻人关注的主题融入年画制作中,她还发起“让非遗项目走到普通人身边”的开放日活动,举办印制年画祈福许愿的仪式活动,赋予传统年画更多“新潮”体验。
图为佛山木版年画作品《金榜题名逢考必过》图案。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的现场,中方代表给各国代表赠送的红包图案,就是刘钟萍创作的木版年画《金榜题名逢考必过》。世界级的“露脸”,让佛山木版年画有了更多的知名度。“未来,我想把佛山年画故事讲到全世界。”刘钟萍说。
策划:令伟家
统筹:刘雅萱、王朝
记者:邓瑞璇、潘禹杰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组图:三国赤壁古战场人气旺
下一篇:
寻“味”中国年|广东年味的“十二时辰”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的召开,对于加强咸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院将带领医院传承人团队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镇氏风湿病马...
创作新内容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传统技法绘出现代风本报记者朱虹在天津霍庆有年画博物馆的画室里,一排刚画...
咸宁网讯记者朱亚平、通讯员刘欢、余娜报道:4月15日,在市图书馆5楼报告厅,我市召开群众文化和非遗工作会议。打磨舞台艺术、...
记者刘念桂花树下打桂花、茶园里采茶、公园内游玩健身、白鹭纷飞……日前,走进续恒雕刻工作室,一幅展现咸宁生态美、自然美...
咸宁网讯记者陈希子、通讯员田丽报道:“青砖茶是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中的一个奇迹。”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
市文旅局要求,与会人员要开拓思路,搭建专班,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加大对咸宁长篇叙事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系统和全...
该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不仅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县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
咸宁网讯通讯员徐浪、徐燕红报道:拣豆、搓豆、蒸煮、烧炉、翻晒……24日,笔者来到通山县杨芳林乡,在吉利通豆制品厂,省级非...
”木雕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古老的技艺,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让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