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山茶花”!7月,我市举办“桂乡韵·梨园情”戏曲艺术节。其中,市歌舞剧团演出的采茶戏《春天里》,就像一朵山茶花,为我市戏曲节目带来一阵沁人的清香。
多年来,我市戏曲基本没有新创剧目。《春天里》则实现了原创剧目零的突破。从此,这株娇艳的山茶花,会慢慢盛开在咸宁这块底蕴丰厚的文化沃土上,香城戏曲,也迎来了春天。
近日,记者走进市歌舞剧团,了解《春天里》的幕后故事。
山花绽放:传统戏曲实现原创
“没想到第一次的尝试获得这么好的反响。”日前,走进市歌舞剧团,剧团成员们的兴奋之情还溢于言表。
采茶戏《春天里》在我市举办“桂乡韵·梨园情”戏曲艺术节上大放异彩,获得了创新剧目奖,更获得了大家的热烈好评。
据介绍,《春天里》讲述的是:小芳调皮可爱,懂事体贴但家中却异常困难。瘫痪妈妈卧病在床,为减轻家庭负担,欲喝农药一心寻死;而年老的阿婆也只能在家里地里万般劳苦,勉强支撑。此时,精准扶贫工作队干部小王深入群众、谋求发展,给小芳家带来希望……
京剧票友陈萍认为,我市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非遗项目很多,而采茶戏《春天里》则很好地将我市的非遗传承项目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观众王秀秀由衷说道:“唱词朴实,唱腔多变,情节引人入胜,表演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当时在现场观看的她,感动之余泪水缓缓而下。
观看过《春天里》整部戏曲的人,一致评价都是:接地气、有本地特色;又契合了国家的扶贫政策。
对此,市歌舞剧团团长王能领谦虚地表示:“这部戏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方言、山歌等方式,挖掘了本地的特色,但还是不够。”
王能朗认为,这部戏曲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原创剧目“零”的突破。过去的几十年内,咸宁的戏曲基本没有原创剧目,而此次,市歌舞剧团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希望,通过此次的尝试,能够为我市传统文化的“活起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我们先种下种子,浇点水,再精心呵护,让它们慢慢的生长,最终成为文化的参天大树。”
辛苦孕育:扎根本土突出特色
在良好的观看反响背后,是一群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的付出。《春天里》的幕后创作者们,对记者娓娓讲述起他们的创作历程。
编剧王昭是个80后,很年轻,有艺术家的气质——
这部戏是脱胎于王能领团长两三年前的一部留守儿童戏——“有你才有家”。今年3月刚接到这个本子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挺没底的。
因为王能领是通山人,从小对采茶戏有感情。我们就商量,要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价值。于是就决定用采茶戏这个载体来表达我们的创作意图。
刚开始,我们其实并没有契合精准扶贫政策,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已。后来接受多方意见后,将剧本改了几十遍,最终才敲定。
近八旬的作曲者游柏樵,很严谨的一位老人——
在上个世纪,我就督导两次咸宁地区采茶戏的演出,手上有很多相关的资料。今年三月,市歌舞剧团特地请我“出山”,为《春天里》作曲。
刚开始我不情愿,毕竟我这大年纪,一不小心塌了火,就会一蹶不振。
在纠结了10多天后,我应了。这有两点缘由:其一,我在市歌舞剧团工作了一辈子,对剧团有感情;其二,《春天里》作为咸宁第一部自创的采茶戏,意义重大。
在谱曲的过程中,我一直牢牢把握三点:第一,风格不能跑,一定要是采茶戏的风格;第二,要好唱,不能有沟沟坎坎;第三,要带给人美的享受。
我经常工作到凌晨,老伴有点“埋怨”我,觉得我不注意身体。但创作就是这样的,灵感来了那是挡不住的。最后的结果我其实还是不太满意。不过这部戏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音乐制作人赵万里,话不多,很精辟——
为这部戏做音乐,我一直恪守一个标准:要达到音乐的可听性和采茶戏的原创性的平衡,既要好听,也要让人一听就知道是采茶戏。
于是,为了确定这部戏的音乐形象,王团长跟我一起试了200多种乐器,最后才确定器乐编制。最后出来的效果是皆大欢喜的。
艰难生长:精心浇灌悉心呵护
《春天里》能取得如此的效果,既离不开创作者,更离不开演员们。于是,记者把镜头聚焦到这群演员身上。
今年21岁的方敏是主角小芳的扮演者。她坦诚地说:“刚开始学这部戏,完全学不进去,是被王团长硬塞进去的。”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方敏根本没有在舞台上开过口,心理上就排斥唱。后来她想着,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于是就豁出去了。同时,王能领一对一的指导,从剧本、人物、采茶戏的特点以及唱腔等各方面都事无巨细,她终于完成了任务。
小芳妈妈的扮演者也是个20岁出头的女孩,名叫吴珊珊。作为赤壁人的她,虽然能唱歌,但用通山话来演唱,难度非常大。对此,王能领从唱腔到台词,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一句一句的抠。并建议她唱一句就录音,回家反复听录音练习。
最后,吴珊珊完全融入了角色,演唱的时候既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观众。
28岁的徐玲饰演的是婆婆。一个年轻女孩表演年迈的老人,有难度。她非常努力,走路的时候会观察老年人怎么走路,还一边走一边唱,“路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觉得我是个疯子。”
《春天里》小王扮演者戴定勋本身是一个声乐演员,接触采茶戏后,隔行如隔山,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难。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因为又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很深的一点是:这些年轻演员们刚开始都不喜欢传统戏曲,觉得很无聊,既看不懂也不想看。但是通过这部戏,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有时候自己还会在业余时间去学习。
团长王能领也颇为欣慰。市歌舞剧团人才青黄不接,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剧团成员们能够挑起担子,很不容易。这对推动我市戏曲往前发展有很大作用。
当然,他认为,地方戏曲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支核心的团队来传承和发扬。因此,他呼吁政府和社会能够多多关注,让本地的戏曲等传统文化重焕生机。(记者 赵晓丽)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舞剧《努力餐》入围荷花奖终评作品
下一篇:
崇阳提琴戏的繁荣之道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沈强、张敬报道:近日,由崇阳县纪委、县汉剧团组织的廉政宣传教育“大篷车”走进该县铜钟乡铜钟村,开...
从大雪纷飞到夏日炎炎,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从一方舞台到广袤沃土……今年以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新广局、市文联等部门...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方强报道:近期,赤壁市财政局组织机关青年干部开展读书会活动,引导青年干部勤学、善思、笃行,让学习成...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郭芬芬报道: 8月28日,咸安区双鹤桥社区昱园小区人声鼎沸,一台由市政府办、市房地产管理局、温泉街道办...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张远杰、朱秀丽报道:“竹板一打啪啪响、我们八人来登场、惠农政策好又多、就把扶贫讲一讲”。伴随着节奏...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蔡祖峰、陈桥报道:近日,通城县文体广新局召开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组织全县文体市场经营业主学习...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吕新林报道:近日,笔者采访嘉鱼县作协获悉,该县官桥镇乡村教师程宏安出版诗集《忘忧草》。 据了解...
嘉鱼文化底蕴浓厚,“二乔故里”闻名遐迩。其中,凭借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享誉各地的嘉鱼木雕历史悠久,成为嘉鱼城市形象一道...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阳、徐世聪报道:激扬奋进的腰鼓、整齐划一的舞蹈、高亢亮丽的山歌……近日,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吴氏宗...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葛琦、孙剑报道:“原来靖江王庙供奉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吴大将丁奉啊!”8月26日,外地游客在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