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照搬,还是攀附权贵
——从咸宁三支朱氏族谱看堂号的作用
朱封金
堂号,一般指宗族祠堂的名称或称号,是一个姓氏区别于同姓或他姓的历史印记,其来源主要有:地名(一般表示宗族的发源地)、典故(与本族祖先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训词和祖先名等。堂号除在祠堂使用外,还会在宅院、族谱、礼簿、灯笼等处使用。特别在族谱上,堂号或郡望号都要印在醒目的地方,告诉世人自己这一族出自何方,始迁祖或一世祖是谁。
朱姓因出了朱温、朱元璋两朝皇帝和朱熹这样的圣人而地位显赫。朱姓的一些堂号,不仅本姓人了然于心,就是其他姓氏也是耳熟能详。近日,笔者在研究咸宁朱姓迁徙的历史上,发现他们在堂号的使用上有不够严谨的地方,值得商榷。其中,三支朱姓的堂号尤为突出。
马三里朱氏堂号孝友堂
马三里朱姓始迁祖为辛六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往咸宁马三里,即如今的咸安区大幕乡一带。该族的族谱记载,朱辛六是东溪朱氏始祖英俊公七世孙,如果溯源,他们应为唐宰相朱敬则子孙。该族第一次修谱是在道光年间,此时离辛六公迁咸近500年的时间了。修谱时,确立孝友堂为该族堂号。
孝友堂是朱姓历史中最为悠久的堂号之一。其渊源与唐宰相朱敬则之兄朱仁轨有关。朱仁轨,字德容,操公长子,唐敕封太子洗马。 据史书记载,朱仁轨、朱敬则兄弟同朝为官,家中父母无人照顾,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朱仁轨牺牲自己的仕途,辞官回故里,专侍父母。死后,朝廷因其孝道赐谥号孝友先生。此后,其子孙为纪念他,建祠堂、修族谱均用孝友一词,孝友堂即为此说。
咸宁马三里辛六公子孙实为朱敬则后裔,祠堂号和族谱号采用孝友一词,让人误为仁轨公子孙之嫌,有些不妥。
柏墩朱桥朱氏堂号考亭堂
柏墩朱桥朱姓始迁祖为朱伯雷,于明永乐年间由富川东溪迁咸宁朱家河,即为现在的桂花镇朱桥村。该族跟马三里朱氏一样,均为东溪朱氏英俊公子孙。谱载,朱伯雷为英俊公十六世孙,生于明洪武十年,往上溯源,为浮梁七溪秀公子孙。他们在修谱、建祠堂时采用了考亭堂为本族堂号。
考亭堂在朱氏家族中也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堂号。其来源与文公朱熹之父朱松有关。朱松因得罪了奸臣秦桧,被贬到福建建阳做一个县尉,此后,颠簸流沛,居无定所。在一次游历过程中,朱松看到考亭这个地方山水形胜,风光宜人,经过卜算,认为这里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最终选定此地为居住地。晚年的朱熹在考亭建书院授徒讲学,自诩为考亭先生。于是,他的一支后裔以考亭为堂号,建祠堂续宗谱,用考亭二字来纪念文公朱熹,考亭堂由此而来。
从上不难看出,考亭堂供奉的神主为文公朱熹,祭拜者均为朱熹子孙。朱桥始迁祖伯雷公与文公朱熹无关,子孙采用考亭堂的堂号,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朱熹子孙,有攀附之嫌。
麻塘朱氏堂号紫阳堂
麻塘朱姓始迁祖为官禄、官爵、官贤和官定四兄弟,他们分别是淮七、淮十一之子,往上溯源,跟柏墩朱桥朱姓一样,同为浮梁七溪中的秀公支系。明永乐年间从江西湖口、彭泽一带迁居咸宁麻塘。600多年来,子孙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他们在修谱、建祠堂时用的是紫阳堂堂号。
紫阳堂是朱氏名气最大的堂号之一。文公之父朱松为考取功名,曾在婺源的紫阳山上日夜苦读。紫阳山留下了朱松勤学苦练的汗水,见证了朱松考取功名的喜悦。朱熹为了纪念其父,将他的书房命名为紫阳斋,中途还两次回祖籍婺源,晚年的他还常自称紫阳先生。后来,朱熹的一支子孙又从福建迁回婺源,为纪念先祖,他们以紫阳两字命名祠堂和族谱。聚集在紫阳堂里的应是文公朱熹子孙。
考究麻塘朱氏,他们从江西浮梁七溪的明溪迁徙而来,与婺源紫阳无关,取名“紫阳”为堂号,容易让人产生朱熹子孙的错觉,也有攀附之嫌。
原因探究
考究咸宁这三支朱姓人家,他们既非仁轨子孙,也不是朱熹子孙,那他们的堂号为什么会让人产生错觉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盲目搬用。孝友堂、考亭堂和紫阳堂这三个堂号都是中国姓氏中的知名堂号,修谱建祠之人因不懂堂号在族谱中的真正含义,不知道堂号与本族的关系,认为这些知名堂号都是朱姓在使用,因此,取堂号时就从这些知名堂号中挑选了一个给本族使用。二是攀附权贵。使用这些堂号,容易误导世人本族跟历史名人沾边,或者干脆把自己一族接到名人支下,认这些名人为祖先,说出去面子上有光。
从咸宁这三支朱姓使用堂号的用意来看,他们存在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一则主观上他们没有攀附的意图。宰相朱敬则的名气要比朱仁轨大得多,辛六公子孙不可能放弃朱敬则而去选择朱仁轨,另两支也没有认朱熹为祖先。二则受限于修谱之人的知识水平。修谱时不懂堂号真正的含义,造成了堂号与他们的始迁祖身份脱离的现象。
面子工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家族的堂号也是面子工程。一个好的堂号,就是对本族迁徙史简明扼要的说明。对那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人而言,知道了堂号,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该族祖宗姓甚名谁,从何而来。
中华民族最讲究认祖归宗,建祠堂、修宗谱的目的就是尊祖敬宗收族,祠堂里供奉的神主一定是本族始迁祖或一世祖,也有可能是更远的姓氏始祖,但决不会供奉他族的祖宗。因此,取堂号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在为自己宗族定堂号的事上,中国姓氏决不止咸宁这三支朱氏堂号与本族迁徙、发展历史不符。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有的姓氏为提高家族的地位和声望,竟不惜冒认帝王和名人为先祖,乱用堂号,乱攀堂号,乱认堂号等乱象比比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面子。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谱是编写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许多历史事件都能从家谱里得到印证,如果家谱在编撰过程中出现了假冒伪劣现象,就容易对中国历史的编修产生干扰。如果把家谱放在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修家谱不是一家一族之事,而事关后世子孙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和认知,一部好的家谱,能起到家族寻根溯源的依据、血肉亲情的纽带、子孙励志的教材等作用。
因此,正确使用堂号,熟悉堂号的真正含义,了解堂号与自己家族的渊源和关系,是当前中国宗族谱学文化中亟待普及和推广的事情。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谱学研究之二]一段旷世奇缘
下一篇:
应急管理须确保拉得出队伍
盲目照搬,还是攀附权贵——从咸宁三支朱氏族谱看堂号的作用 朱封金 堂号,一般指宗族祠堂的名称或称号,是一个姓氏区...
在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之际,一部重现朱熹生平及学术思想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儒朱熹》制作完成,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
——从《录曾祖父作诗后序》说开去研究历史人物,一看别人写他的文章,二看他写别人的文章。研究朱熹的家谱,就绕不开朱熹的...
——从《录曾祖父作诗后序》说开去研究历史人物,一看别人写他的文章,二看他写别人的文章。研究朱熹的家谱,就绕不开朱熹的...
文公的桑梓情怀——读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有感公元1176年,徽州婺源为修朱氏族谱,派人到福建联系朱熹,请他返乡参与...
历史上大凡跟朱熹或王阳明沾亲带故的书院,一般都能声名鹊起,要么成为中国知名书院进入十大行列,要么名士辈出成...
文公朱熹淳熙年间回婺源主持修谱时,为了有别于其他朱姓,把以茶院府君古僚为一世祖的本族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而在茶院府君的...
文公朱熹淳熙年间回婺源主持修谱时,为了有别于其他朱姓,把以茶院府君古僚为一世祖的本族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而在茶院府君的...
——朱介与朱敬则关系探讨朱封金百家姓中,朱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姓氏,朱氏的来源之一源于黄帝之孙颛顼第五子,被禹赐姓曹,...
——对《婺源茶院朱氏始祖朱瓌新考》的新考 朱封金 近日,拜读了《婺源茶院朱氏始祖朱瓌新考》一文,作者浙江大学束景南教...